读书沙龙回顾︱我们一起《说中国》

  • 发布时间:2016-01-07
  • |
  • 作者:暂无
  • |
  • 阅读次数:

23日,人文科学实验班在东莞理工学院图书馆进行了最后一次读书沙龙。此次读书沙龙主题为«说中国»,黄忠顺馆长作为嘉宾,由詹发民老师主讲。

    詹发民老师介绍到,推荐«说中国»这本书的理由是此书的作者富有人文情怀、此书观点犀利,书本不像课堂讲义,没有很多考证,运用了考古学、史学等知识,是一本具有通识性、普及性的书籍,使读者在读的过程中像是打开一扇门。詹发民老师介绍到,此书的主要内容是考察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有哪些人在这里生存过?族群是怎样融合的?朝代是如何更替的?特别考察到传统意义上汉族的统治时代与非汉族的统治有何不同?元朝的统治对明朝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还谈到此书的意义在与今天,有关南海、钓鱼岛的争端,如果中国发展的精力、文化的特质能够与周边国有很好的苟同,可能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除此之外,他还介绍到作者在其他著作中曾发表过:中国文化是藏于各阶层的。而今天的中国文化有许多让人伤心的地方。
 


 
   在整个读书沙龙过程中,詹发民老师与黄忠顺馆长向同学们解说了许多关于中国的过去与今天。期间,个别同学也勇敢地提问了自己不明白的问题。黄忠顺老师也发表了对于孔子学院在全球许多国家建立即文化输出这方面的观点,认为中国人必须要做好自己,让外国人主动接受并学习中国文化。

回顾本次读书沙龙,老师和同学们到底有哪些精彩的观点和发言呢?

 

陈艳鲜:
    老师,《左氏春秋》中写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可见儒家也有排斥外族的一面,可这样又该如何解释儒家思想的超越性呢?

 

黄忠顺馆长:

    其实,儒家思想它是不断尝试,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我们理解《左氏春秋》中“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时,要根据它当时的历史条件来看。这句话在后来有了天下观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都是我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世上也就没有“非我”了,这句话就具有了一定的包容性。当时中国并不知道这世上还有其他的国家,就常常把“天”挂在嘴边。知道了之后,中国强调的就不是包容了 ,而是爱国。我们说儒家思想的超越性,不是指它在春秋时期的超越性,而是指它在今天的超越性。

 
詹发民老师: 
    对,黄教授说得对。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会出现一些特定的思想,正如许倬云先生在这本书中提到的,当时在江淮地区有许多夷狄,他们与周王朝存在一些斗争,所以就会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样一句话。


陈艳鲜:

    老师,我还有个问题,就是现在儒家文化相对于美国的普世文化来说,影响范围还是比较小的,那么我们如何把我们的儒家文化推广出去呢?

 

黄忠顺馆长:

    我觉得这种想法是错的,政府它这么想是错的。对于任何一种文化,我们不应该想着如何把它推广出去,而是要做到让别人主动来向我们学习。我们政府花了这么多钱在其他国家办孔子学院,最终却遭到了大范围的抵制。你推广到别人都反感了,你还怎么推广下去呢?美国的文化影响范围那么大,但它确实没做什么推广工作。中国过去都是别人想要你的茶叶,别人想要你的瓷器。再比如中国的汉字,现在被这么多的人使用,也都不是办孔子学院办出来的。文化本身的魅力是不可阻拦的。

  
李玉霞:
    老师,我是在看完这本书之后才知道元蒙是由外族统治的,但我们中学的历史教材书中都没有提到这个,这是为什么呢?
 

黄忠顺馆长:

这是因为我们后来建立了中华民国,也就不把蒙古作为一个异族。因为蒙古已经融进了汉族,各方面都融入了汉族之后,这样就构成了我们的华夏民族。

 

詹发民老师:

对,历史上出现过强大政权的其他两个民族,蒙古族和满族,他们都是被同化得比较彻底的,被我们汉族的文化。

黄忠顺馆长: 
对,它被汉文化同化以后,就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组成成分,所以完全没有必要称它为外族。
 
陈艳鲜:
老师觉得大同思想在当下有怎样的意义呢?
 

詹发民老师:

许倬云有这种大同情怀,但大同要实现是非常艰难的。就连我们以为很和平的尧舜禹的禅让也有它血腥的一面。就目前来说,“大同”只能是一种理想,一种情怀。

  
陈基阳:
老师,我有一个疑问,就是有人说我们中国的文化需要靠台湾来复兴,对这一点,老师怎么看呢?

 

黄忠顺馆长:

虽然台湾也有许多尖端的人才,但是他们的绝对数量还是少于大陆的。比如说,在思想上,王泛森怎么能和李泽厚比呢?最近图书馆买了一个台湾的数据库,我看了一下,如果除掉内地的文章,那么剩下的就太少了。台湾还是太小了,台湾人口我估计就两千万。另外台湾的一些思想中国还不承认,这样就更少了。所以说依靠台湾... ...但台湾对中国文化非常用心,这一点值得我们大陆学习。